丝路新观察塔什干1月27日电 中亚各国经济与工业潜力不同,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贡献各异。哈萨克斯坦作为地区工业领头羊,碳排放占全球0.56%;乌兹别克斯坦0.33%,土库曼斯坦0.22%,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各占0.03%,五国总计占全球1.17%。中亚国家在迈向绿色经济的道路上面临哪些挑战,它们如何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谁将最接近实现碳中和?乌兹别克斯坦Kursiv网站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深入探究中亚国家1991年独立后的碳排放态势,使数据更具有可比性,研究采用人均指标。数据主要源于《全球碳预算(2023年)》,并引入国内生产总值碳强度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两个关键指标。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峰值后,于21世纪初呈下降态势,原因是其经济结构调整、能源部门革新、生产能效提升及人口增长。1991-2023年,该国人口增长75.6%,2023年人口总量达3620万。
线性回归预测,2030年乌兹别克斯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降至2.7吨,95%预测区间为2.5-3吨,80%预测区间为2.6-2.9吨。2019年该国通过《绿色经济转型战略》,计划到2030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0年减35%,并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占比提至25%。2010-2021年,每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83千克降至1.77千克,已达35%减排标准,若态势延续,2030年将降至0.67千克。然而,乌兹别克斯坦虽大力推进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厂建设,当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发电量中占比仍然较低。预计2030年占比仅8.4%,预测范围在4.9%至11.9%之间,不确定性大。
哈萨克斯坦
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是重要工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工业生产下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随着经济复苏,工业与能源行业发展,哈萨克斯坦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升,2018年达峰值后下降。预测显示,哈萨克斯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趋于平稳,稳定在13.8吨左右,95%预测区间为13.2至14.4吨。基于线性回归预测,国内生产总值碳强度将逐步下降,预计2030年达1:1。可再生能源方面,预计2030年发电量占比增至13.7%,但今年95%预测区间为11.4%-16%,不确定性大。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项目,如江布尔州扎纳塔斯风电场、卡拉干达州萨兰太阳能发电厂。但鉴于现状,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平衡中占比提至25%的目标可能仍无法实现。
土库曼斯坦
20世纪90年代,该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维持在8吨左右,相对平稳且略有起伏。步入21世纪初,排放量因能源和工业部门发展以及碳氢化合物产销增长而迅速攀升,2010年达12吨峰值。此后虽有小降,但仍保持人均11-12吨高位。据霍尔特-温特斯指数平滑模型预估,至2030年人均排放量将以每年0.1-0.2吨增速上升,达到11.5吨左右,95%预测区间为人均10-13.4吨。
尽管土库曼斯坦已承诺减排且推进太阳能、风能项目,但经济对天然气依赖仍深,该国政治精英愿为碳中和割舍部分利益的决心有待时间检验。
吉尔吉斯斯坦
受苏联解体引发的经济危机冲击,该国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锐减。2000-2020年,人均排放量稳定于1.4-2吨区间,虽然经济逐步回暖,但未重现苏联时期工业增速。模型预测到2030年人均排放量将降至1吨左右,95%预测上限约1.4吨。虽排放基数低,但该国GDP碳强度超哈、乌两国,预计2030年较2010年降80%,每1美元GDP对应1.85公斤排放。吉尔吉斯斯坦自苏联起便大力发展水电,独立后势头不减,纳伦河和塔拉斯河等流域为水电开发提供便利,全国超80%电力源于水电。预测显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升至92.7%,如塔拉斯州“巴拉-萨鲁”水电站即将完工、纳伦州库拉纳克水电站计划2026年底投用,以及卡姆巴拉塔1号水电站项目获伊斯兰开发银行资助。但投资者热情受到吉政治经济不稳定、腐败风险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对苏联资源依赖的影响。如情况加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或降至84.7%,乐观情况下降至87.6%。
塔吉克斯坦
苏联解体伴生的经济困境与内战,致该国工业企业全面瘫痪。1991-1994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7吨骤降至0.4吨,至2010年代中期徘徊不前,2021年缓升至1吨,仍远低于1991年水平。低排放也归因于“爆发式”人口增长,官方数据显示每年新增超20万人,出生率居独联体之首。线性回归预测未来7年人均排放量将稳定在0.6吨。2013年起,该国GDP碳强度呈上升态势,但仍低于地区其他国家,预计2030年达1.7公斤/美元。塔吉克斯坦水电装机容量领先世界,每平方公里年发电量360万千瓦时,几乎全部电力源自瓦赫什河与喷赤河流域水电站。塔吉克斯坦坐拥中亚54.2%水电潜能,而领土仅占地区11.2%,水电优势使其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碳排放降至极低水平。
结论
工业基础雄厚的哈萨克斯坦与油气资源丰富的土库曼斯坦,目前仍是中亚地区大气污染“大户”。预计2030年底,哈萨克斯坦人均排放量稳定在13.8吨,土库曼斯坦将温和增长至人均11.5吨。相比之下,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碳足迹最轻,前者人均排放量约0.6吨,后者将降至人均1吨左右。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中游水平,人均2.7吨,且预测二氧化碳排放量呈适度下降趋势。中亚地区各国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因国情各异而步伐不一,未来发展充满变数与挑战。
实习编译:张昕卓、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