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4月16日电 4月15日,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奥什孔院”)成功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吸引了孔院本部师生、孔子课堂、教学点学员及当地民众共襄盛举。
奥什国立大学外事副校长阿托库洛夫·库桑贝克·沙拉比丁诺维奇(ATTOKUROV KURSANTBEK SHARABIDINOVICH)、奥什工业大学副校长阿克马塔利耶夫・阿桑别克・图尔贡巴耶维奇(AKMATALIEV ASANBEK TURGUNBAEVICH)、奥什国立大学吉中系代理系主任乌森·乌鲁·玛玛塔耶尔(USON UULU MAMATAIR)及奥什孔院中方院长安德源出席活动。
奥什国立大学外事副校长发表讲话,他说到汉语作为文化桥梁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更通过孔子学院持续推动两国教育合作与青年交流。奥什工业大学副校长盛赞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为推动中吉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搭建重要桥梁。
随后,文化展演环节以创意快闪点燃全场。学生们双语演绎的《喀秋莎》与《小苹果》碰撞出文化共鸣的火花,剑舞《侠客行》以刚柔相济的肢体语言诠释东方美学意蕴,武术社团的拳棍表演赢得阵阵喝彩。而《Let it go》中文版与《芒种》古筝舞蹈的跨界组合,则完美呈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让观众在视听震撼中感受中文教育的时代创新。
活动现场化身微型文化博览会,六大主题体验区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多元图景:书画区墨香四溢,孩子们悬腕运笔体验汉字结构之美;手作雅集内,参与者以巧手勾勒京剧脸谱的斑斓纹路,一抹一绘间传承非遗技艺的指尖智慧;乐器区古筝清越、笛声悠扬,编织出跨越千年的音律对话;汉服体验区衣袂翩然,家长学生共赴古典审美之旅;茶艺区蒸汽氤氲,行云流水的冲泡技艺让茶香沁入心脾;武术区虎虎生风,少年武者腾挪翻转间尽显刚健有力。
而在创意作品展示区,精心布置的手抄报与摄影作品同样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均为学生的获奖优秀作品。手抄报作品构思巧妙,既有汉字的演变展示,也有对中华文化符号的创意解读;摄影作品视角独特,既有活动现场的精彩瞬间,也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演绎。一幅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中文功底和艺术才华,更传递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真挚情感,成为本次文化博览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次国际中文日活动不仅为中文学习者搭建展示平台,更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深度对话。正如活动主题所寓意的:中文如同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连接不同国度的心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