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4月2日电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市,距白宫不远的橡树公园南侧有一个50多米长的画廊,画廊是开放式的,里面摆满了各类展现吉风土人情、文化与历史的油画。由于画廊邻近首都中心的阿拉套广场,这几乎是所有比什凯克到访者的打卡之地,也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比什凯克油画市场”。据吉艺术家联盟主席乌苏巴耶夫介绍,该画廊是中亚国家中最大且最早建立的。
中亚的第一个画廊
画廊成立于1998年,由时任市长库洛夫提议修建,在此之前,吉的画家们在城市的十字路口、公园和街头创作,以出售他们的作品。
乌苏巴耶夫说,苏联时期,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画家们主要根据国家命令进行艺术创作,即表达共产党思想的作品。那时,文化部为画家们提供了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公寓、工作室和必要的创作材料。15个共和国的画家们可以自由互访、开展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艺术家联盟主席乌苏巴耶夫
“苏联解体后,画家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工作,他们需要创作出可用于销售的作品,因此,创作主题转变为吉尔吉斯斯坦的风景、静物和名人肖像等。”他说。
乌苏巴耶夫表示,该画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中亚国家中成立的第一个画廊。时任市长将画廊建立在城市中心位置,一方面是为四处谋生的画家们建立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固定油画销售点,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方便首都的游客们购买油画。
外国游客参观画廊并购买画作,也促使吉的画家们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当然,也有一些画家的作品备受青睐,并通过互联网直接向海外顾客邮寄出售。
乌苏巴耶夫坦言,虽然画廊的作品并非全部出自名人之手,但游客们仍然愿意购买,因为那里的画作主要展现了吉的人文风情、文化与历史等。
“外国游客在回国之前,一定会买一幅画作为留念,一般情况下,10cm/15cm、30cm/40cm的小尺寸作品方便携带,更受欢迎。”他说。
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的窗口
乌苏巴耶夫说,画廊就像一个向世界各国友人介绍吉的窗口。油画里的草原、毡房和马等形象是吉尔吉斯族人民生活的写照,连绵不绝、终年积雪的美丽山川则是吉特有的自然风光。
正在画廊创作的画家依斯拉利耶夫说,吉的自然风光赋予了该国画家一种特殊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情怀。伊塞克湖、雪山、山麓风光都是画家们的创作题材和基础,该国自然风光主题的作品受到了多国艺术家的称赞。
画家依斯拉利耶夫在画廊创作。
在乌苏巴耶夫看来,吉尔吉斯画作受欢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画家们大多出自名校。他说,大约有70人为画廊供画,老一辈画家们大多毕业于莫斯科的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和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其中,列宾美院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之一。画家们在苏联时期已接受了良好的培训,因此他们的肖像画、风景、静物和创意画都画得很好。
乌苏巴耶夫介绍,目前,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相比,吉的绘画教育还算靠前,老一辈专业艺术家培养年轻一代,在很多国际展览上,吉艺术家的作品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有不少画家通过参加“一带一路”画展还留在了中国,进行艺术创作。
静待画廊的春天
画廊里有专门的油画商,他们大多对油画创作了解一二,也不乏画家的亲人。因此,他们深知绘画创作的价值,也不会随意贱卖任何一幅作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油画商们都会数年如一日地在画廊里坚守着。
油画商卡德拉里耶夫告诉记者,油画销售也分淡旺季节,一般情况下,夏天和秋天是画廊的销售旺季,这与季节性赴吉游客数量增多有关,且欧洲顾客居多。但冬季来临时,油画市场的主要顾客就是中国人了,他们有的买一两幅,有的买十几幅,或送亲朋好友,或留作纪念,以迎接中国的农历新年。
卡德拉里耶夫说,销量好时,一个20余人的旅游团参观画廊后,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买一两幅画。但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经济下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画廊近几年的销量大不如前。
“来的游客少了,且很多人光看不买,似乎大家的口袋里也没多少钱。很多画摆了一两年都没卖出去。”他叹了口气,有的画家因此不得不干起了其他工作。
但他相信,随着经济复苏,疫情好转,画廊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乌苏巴耶夫也表示,艺术无国界,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会被看到,他对画廊的未来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