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同心圆比什凯克10月17日电 “这里是火车站,但现在没有火车”。
在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南部第二城贾拉拉巴德市,车辆川流不息的列宁大街南侧,沿托克托古尔林荫公园路行至尽头,可见树木掩映中的一栋二层楼高的黑色一体式建筑。地图软件显示这里是“贾拉拉巴德火车站”,同时备注的红字格外醒目——“该地点已永久停业”。
贾拉拉巴德火车站现状。
今年九月初,笔者在此地看到,车站主建筑外观并不陈旧,有近期翻新痕迹,门口上方是吉尔吉斯语“贾拉拉巴德站”文字和吉尔吉斯铁路公司标志。从紧锁大门的玻璃处朝里望,整洁的大厅里是办事机构模样,但空无一人。旁边的安保人员走过来告知,“这里是火车站,但现在没有(客运)火车”。
历史悠久的贾拉拉巴德“终点站”
贾拉拉巴德矿泉水在苏联时期闻名遐迩,该市火车站是穿越费尔干纳河谷客运列车的终点站。苏联时期,来自莫斯科的火车沿西伯利亚大干线南下,穿过哈萨克斯坦,在没有卡姆奇克隧道(2016年通车)的条件下,以迂回的方式——经塔什干和胡占德(即苦盏),进入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从西向东穿越,抵达目的站贾拉拉巴德,将前来疗养的人们送入阿尤布山脚下泉水的怀抱。
贾拉拉巴德市地标。
据吉尔吉斯铁路公司资料记载,贾拉拉巴德铁路历史可追溯至1914-1916年,那一时期,安集延铁路通到贾拉拉巴德,“安集延-卡拉苏-贾拉拉巴德”铁路线开通。该线路不仅称为“矿泉水之路”,也是当地的轻工业和资源发展之路。一个例子是,当年贾拉拉巴德家具厂的原材料,一部分是当地胡桃木,另一部分是从哈巴罗夫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运来的木材。1928年,贾拉拉巴德-巴吉什(全长14公里)铁路投入运营,并于1932年延伸至科克扬雅克(全长15公里),形成了“(哈纳巴德-)贾拉拉巴德-科克扬雅克”铁路,为贾拉拉巴德和邻国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煤炭。
几十年时间里,铁路是贾拉拉巴德居民走向外面世界,特别是北上比什凯克(经“塔什干-巴雷克奇”线路)的常用交通方式。虽然从这里到比什凯克的列车要绕道塔什干,但对旅客来说,这比开车穿越有气候多变山口和危险峡谷的公路安全、方便,甚至可以坐着火车去莫斯科。
今年65岁的贾拉拉巴德居民卡里莫夫说,上世纪80年代,这个火车站大厅人头攒动,人们就在这里的窗口买票、侯车,前往安集延和塔什干,几乎每一家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有亲戚。“如果现在还有火车就好了,我们去看他们就方便了。”
热闹的光景持续到1999年,此后,贾拉拉巴德站不再收发客运列车,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关税同盟、交通安全等因素。2017年,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司和吉铁公司就恢复通车问题进行了谈判,但目前仍长期处于研究阶段。
目前,吉铁公司官网显示,贾拉拉巴德站有“收发可存放在车站露天区域的整车托运货物”等货运功能。
吉尔吉斯斯坦南北方铁路“困局”
在1991年出版,也是最后一版的苏联铁路地图上,铁路犹如血管串联起莫斯科与贾拉拉巴德。中亚地区作为曾经俄罗斯帝国和苏联交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积累了相当发达的铁路网,但分布不均。苏联解体后,其加盟共和国各自继承遗产,沿用自沙俄时期的1520毫米“宽轨”(世界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铁路也归属各主权国家。这样一来,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了较长的铁路线,而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较少,无法形成自己的铁路网,仅有与周边国家铁路连接的“短线”。
吉尔吉斯斯坦现有铁路线及其连接方向示意图。图源: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2023年9月,吉交通和通信部部长捷克巴耶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吉424.6公里的铁路目前是一条“死胡同”铁路,分居(南北)两地。北部的巴雷克奇-图勒克斯布(323.4公里)连接哈萨克斯坦,南部的(101.2公里)连接本国干线和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线。
对吉而言,用铁路连接北部和南部地区至关重要。有效沟通南北经济和人员往来,不仅可以重塑国家经济面貌和文化生活,还将平衡地方政治利益,促进社会稳定。
吉独立后,直至2022年3月才首次开工建设新铁路,即“巴雷克奇-科奇科尔-卡拉克切”铁路项目,当年完成5公里铁路建设,2023年完成15公里。2024年9月,据吉铁公司新闻中心消息,该铁路已建成35公里,计划到2024年年底完成40公里目标。该铁路项目建设工程由吉尔吉斯铁路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这一铁路线被寄望能破解吉南北方铁路不通“困局”,并对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吉国段)。
坐上火车,感受距离
2024年9月24日,“塔什干-莫斯科”505次列车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央火车站出发,这是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近四年来(2020年受疫情影响暂停)首趟至莫斯科的列车。
“安集延到塔什干,大约6、7站,6、7个小时,塔什干再到萨马拉,48个小时。”
塔什干-莫斯科列车恢复的消息让贾拉拉巴德居民、俄罗斯人柳德米拉又回忆起能从贾拉拉巴德站坐火车回家的日子。对她来说,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代表着一种与故乡的“连接”。
2022年12月,比什凯克-萨马拉列车上。图源:柳德米拉
“铁路那头是我的家乡,这头是我孩子的家乡。在地上‘行走’,而不是‘咻’地一下‘飞’到地,我能更直观地‘感受’距离。我也希望孩子们懂得这种感受,珍惜与‘根’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