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吉尔吉斯斯坦如何帮助低收入家庭创业脱贫?

发布时间: 1733830355816 来源:丝路新观察全媒体

分享到:

       丝路同心圆比什凯克12月10日电   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是独联体国家中最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该国遵循渐进的自由化经济制度,然而,吉实现其经济愿景的步伐却未能与现实保持一致。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至2009年,该国贫困率从70%下降至20%,但2009年至2019年的10年间,其贫困率几乎没有明显下降,仍保持在20%左右,部分偏远地区甚至达到了40%。

       2022年,在吉内阁总理阿·扎帕罗夫的倡导下,该国积极借鉴中国的减贫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一项名为社会契约的减贫方案,即政府为困难家庭提供一次性创业资金,协助其自主创业脱贫。如今,该国已有3万多个家庭加入该项目,走向脱贫致富路。

吉尔吉斯斯坦贫困概况

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分析,造成吉贫困率多年不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积累驱动,较少由劳动生产驱动。尽管自2021年以来该国的经济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但此前的大约10年里,其潜在经济增长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吉七州两市的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2022年,全吉整体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地区间平均消费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化水平下降,城市周边集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都比什凯克市、南部首府奥什市和楚河州的消费增长缓慢(奥什市和楚河州增长5%),甚至下降(比什凯克下降6%),伊塞克湖州和奥什州的消费增长最快,超过了30%。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师高哈尔·古鲁米扬分析,在该国城市,货币贫困十分严重,即一个家庭缺乏足够的收入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农村地区则持续存在多维贫困,即无法获得粮食安全、营养质量和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吉人口收入的不平等加剧了国家的整体贫困率。

社会契约项目在吉落地开花

吉经济学家指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减少人口贫困的关键。

2022年,一项针对贫困人口的社会契约项目在吉全国范围内推广。该项目由吉劳动、社会保障和移民部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支持下实施,是低收入家庭与国家间达成的一项协议,通过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金让贫困人口自主脱贫。

根据社会契约项目要求,吉低收入家庭或社会最低保障领取者需提交一份可行的创业计划,申请通过后,可获得10万索姆(1元人民币约合12索姆)的一次性创业资金,合同期限为三年,成功领取社会契约创业金的家庭三年内不得领取国家发放的低保福利。

项目申请成功后,还可获得包括金融知识培训、制定商业计划、职业或农业培训、社会服务和商业指导等支持。2022年,吉2800个家庭获得了10万索姆的社会契约项目创业金。

2022年底,吉内阁总理阿·扎帕罗夫在吉议会预算委员会上指出,吉正在积极借鉴中国的减贫经验,首先确定贫困家庭的数量,然后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救助和职业指导,以便他们能够自主创业,获得收入。

根据吉劳动、社会保障和移民部的规划,2023年为1万个家庭发放了社会契约创业金,2024年的数量增至2万个。

成果显现劳动才能实现真脱贫

截至2024年11月,全吉共有32000多个家庭签订了三年的社会契约合同。项目参与者中,69.6%从事农业(家禽养殖、畜牧、种植、养蜂、温室大棚等);13.1%从事制造业(缝纫、钢筋混凝土产品和窗户生产、肥皂生产、干果生产、家具厂等);7.0%从事贸易(小买卖、药店);6.8%从事服务业(餐饮、出租车、家装、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等)。

如今,该国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开始编写创业计划书,申请社会契约创业金。纳伦州的缝纫巧手萨马拉·阿瑟尔别科娃夫妇用申请到的创业金购买了四台缝纫机和布料,终于实现了开店梦想。如今店里还雇佣了几个学徒,她说,以前为乡亲们订做衣服,收入不稳定,开店后甚至接到了首都比什凯克的订单。

伊塞克湖州的贫困户蒙纳尔别克2022年签订社会契约后开了一家餐厅,餐厅收益好,她又雇了6名失业村民,他们每月的收入高达30000-35000索姆,为了扩大服务范围,她还骑自行车提供送餐服务。

吉劳动、社会保障和移民部部长库代别尔根·巴扎尔巴耶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社会契约项目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放弃了国家发放的福利,开始自主创业,劳动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该项目在吉实施得非常成功,也给国际组织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吉劳动、社会保障和移民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社会契约项目已改善7万多人的生活条件。项目开展两年内,超77%的项目参与者每周收入高达5000索姆,22%的参与者每周收入高达10000索姆。该部专家表示,社会契约项目不仅为吉贫困群体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也推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