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5月11日电 1965年,苏联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莫斯科工程师为中亚最长河流锡尔河的最大支流——纳伦河规划了一项宏大工程。混凝土浇筑量389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量3.17万吨……十三年后,最大坝高215米的托克托古尔水电站建成,位于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贾拉拉巴德州托克托古尔区的纳伦河出口处“V”形峡谷开始蓄水。从此,托克托古尔水库诞生,成为苏联工程典范和又一人类工程奇迹,至今仍是中亚最大水库。
吉尔吉斯斯坦“最年轻的”湖和小城
这里是经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北南公路,往来比什凯克与南部贾拉拉巴德、奥什之间乘客的“眼睛舒适区”:在路边可以看到,碧蓝的托克托古尔水库以65公里的狭长身躯卧于中天山峡谷之间,犹如一条镶嵌在岩石中的蓝丝带,展现284平方公里水面的平阔。
“托克托古尔没有湖,只有河和水库”,今天的托克托古尔人不喜欢将刚诞生半个世纪的人造湖认作是数辈生活的故土的一部分。半个世纪前,为了建设水库,23个村庄的1.8万名居民用卡车运走家当,在今水库北5公里的穆兹托尔工人定居点(后更名为“托克托古尔/Токтогул”)再置家园。如今水位低时,水库边缘还偶尔会露出旧时此地人们生活的残迹。
早上八点,68岁的本地居民卡莱克开着老旧的吉普车来到岸边,划动皮艇出发,今天他的捕鱼目标是苏达克和马林卡。
“我不会忘记1973年11月16日,当时我16岁,水库从那一天开始蓄水。村子,砖厂,还有古老的墓地,都浸入水底……但最好的‘鱼窝’没有变,还在旧河道上方。那里是从我爷爷那辈就捕鱼的地方,水深鱼多。”
托克托古尔与游客的“距离”
作为贾拉拉巴德州托克托古尔区行政中心的托克托古尔,历史也不过60多年。小城身居高山腹地,空气清润,风景如画,对乐于探险、寻找小众旅行路线的人来说,堪称是世界级目的地的存在。但作为小城镇,这里无法为游客提供各种舒适条件,没有专门的旅游设施,被人称“最好的风景是路过”。
托克托古尔城现有居民不到2万人,主街长不足4公里。餐厅主打饭团、烤鱼,巴扎与低矮的银行门面相邻,傍晚的中心广场已没有人声。这里没有大超市,没有刷银行卡的POS机(但现已支持扫码支付),没有专门的客运巴士。每天往返城内外的私人出租车司机凭着对山路的了解,经常飙着违规的车速翻山越岭,用四小时就能将晃晕的乘客带到300多公里外的首都。
由于水库的堤坝属于国家特殊设施,不建议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前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非堤坝的岸边是可以“亲水”的,但多是荒凉地带,没有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徒步者需做好在四公里土路上遭遇恶犬的准备——它们是看家护羊的好手;自驾者要小心迷路,避免车辆误入草场——那会给牧民和当地生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半个世纪的润物和云雨,已在“湖”上方形成“小气候”。这里夏季的暴雨急促但短暂,傍晚天空常有轰隆不断的雷声,犹如水库里有卧虎藏龙。周末和假日,偶有到比什凯克或贾拉拉巴德的旅客在中途到小镇停歇。“这里没有宾馆,只有家庭旅店”,爱娜吉克在自家院子搭起一顶毡房,“去年夏天接待了20多个外地人,冬天完全没有来客”。
托克托古尔不是旅游目的地,而是中亚地区寻求能源发展之路的一个起点,已走过半个世纪艰难曲折又辉煌的历程。2022年7月,在第四届中亚国家元首峰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领导人就建设卡姆巴拉塔1号水电站(Камбар-АтинскаяГЭС-1)达成一致,该电站计划容量将超过托克托古尔水电站,将成为新的世纪工程和“经济火车头”,目前处于隧道、桥梁和道路建设阶段。
人类总能以超越前作的方式展现进步,托克托古尔的“重担”终将被分担。当这里的水位不再牵动民生和兴衰,它的美也许才会被更多发现,这片人造湖的风景也终会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托克托古尔人所说——“我们是这片风景的客人,这片风景将比我们所有人都长存”。(杨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