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同心圆阿斯塔纳10月24日电 说起在哈萨克斯坦专业教授、研究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机构,位于阿斯塔纳的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是其中最著名的机构之一。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西安外国语大学杨雷博士,就孔子学院的发展成就和未来计划进行访谈。
10月19日上午,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留学经验分享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与孔子学院礼堂里数十位大学生、孔子学院学员、社会人士分享了他们在中国的留学见闻,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与生活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是全哈首家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哈方负责院校为著名的欧亚国立大学,而中方的负责院校是成立于1952年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外语院校之一。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努力工作,成为中哈语言、文化、文明交流的著名平台,众多哈萨克斯坦学子通过该孔院获得了赴中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各种奖学金,而且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语言、专业技能,还丰富了工作学习经验。
语言文化为桥,服务中哈学子
成立17年来,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以增进中哈语言、教育、人文领域交流,促进民心相同与文明互鉴为使命,不断在发展中哈两国友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17年的努力,欧亚大学孔子学院至今已经培养了14000多名学员,他们现在已经成功地在哈萨克斯坦的各个经济部门——各级部委、政府、大型跨国公司、海关、使领馆、机场等单位工作。
据杨雷介绍,该孔院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公民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在培养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提出了 “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在中哈两国文教交流方面的纽带与平台作用就越发重要。
“我2017年来到阿斯塔纳,在过去的七年里,我亲身经历了中哈两国关系的“黄金阶段”。孔子学院一直致力于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共同发展。我们对哈萨克斯坦公民进行培训,提供机会让他们到中国深造、交流、工作等。孔子学院还推荐中国学生来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哈萨克语、国际关系等专业学习。”杨雷说。
助力双向发展服务学术交流
杨雷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不仅积极参与教学工作,而且还组织各种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在来这里之前,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担任副院长。在我工作期间,我校开设了哈萨克语专业,中国的学生开始学习哈萨克语,并在同年成立了中国第四家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聘请了来自哈国的专家学者在大学工作。”杨雷介绍说:“自2017年哈萨克语专业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进行了5次专业招生,培养学生已超过百人。目前,有9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通过交流项目在欧亚大学学习哈萨克语,他们还准备帮助孔院和大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阿斯塔纳姑娘阿瑶乐姆在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三年,她不仅提升了中文学习水平,在孔子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她还参加了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哈萨克斯坦赛区总决赛,在学习和比赛中不断提升自我,展现哈萨克斯坦中学生的风采。
“在哈萨克斯坦赛区总决赛中,我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虽然我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选择什么职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会继续学习中文,因为中国的大学充满着吸引力。” 阿瑶乐姆表示,从小喜欢中国文化的她在孔子学院获得了提升自我能力的助力,也有了自己希冀已久的收获。
此外,孔子学院还致力于将哈萨克语、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传播到中国,希望使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哈萨克人民的历史、文化、文学和国情。他们将哈萨克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Shakarim Kudaiberdiev的传记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发行;还将Olzhas Suleimenov等哈萨克斯坦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研究著作翻译成中文并撰写学位论文与中国读者见面。在这个过程中,欧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通过教学与科研工作积极助力中哈两国双向协调发展,为两国的人员与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打造金牌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孔院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协助当地教育机构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2018-2019年,孔子学院与纳扎尔巴耶夫益智中学(НИШ)合作,完成全哈首部高中阶段《汉语教学课程大纲》,在该校的各分校推广。
“孔子有句名言:有教无类。我们是老师,是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为哈萨克斯坦国家建设的有竞争力的人才。因此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就需要更加规范、科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制订出科学的、严谨的,符合哈国实际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目前,我们正在协助一些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大中小学制定教学大纲。”杨雷说。
孔子学院还积极进取,以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打造精品课程和高质量教学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孔子学院在欧亚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支持下,聘请了中文为母语的高素质中国高校专业语言教师,开设了从初级到高级不同水平、阶段的中文课程,还创新了教学法,完善教学过程,针对当地学习者的不同要求开设了线下班、线上班、线下线上混合教学班等,以便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的学习要求。绝大多数的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在孔子学院经过两年的学习,就可以达到HSK4级水平。可以说,这个证书,就是哈萨克斯坦学生申请到中国留学、工作的一把钥匙。
孔子学院还计划在未来继续助力本土汉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机会。除此之外,欧亚大学孔子学院非常重视技术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发展,经过孔子学院的助力,2024年,哈萨克斯坦陕西尚品树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ERG集团、ERG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巴浦洛达尔州教育局四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也为中哈两国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当学生从零开始学习时,他们对学习有着真诚的渴望。他们不仅想学好汉语,而且也希望通过学习语言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多的成功机遇。学员们的热情和期待激励着我们这些老师,我们要让他们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有收获,有进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孔子学院教师张晓菲介绍,除了上课,学习中文还需要学生们花大量时间自学,例如学习汉字、掌握拼写、背诵课文等。虽然这个过程很枯燥,需要付出努力,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
杨雷指出:未来五年,孔子学院会继续强化中哈语言、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发挥联系两国语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中哈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制订出更加科学的,符合哈萨克斯坦国情与实际的汉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还将在职业教育领域持续发力,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雷说:“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孔子学院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教育中心,更应该是一座连接两国人民的桥梁,使他们的心灵更加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