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阿斯塔纳3月8日电 历法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决定了计算时间的方法,还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体系,但有时它们之间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以12年为周期的中哈两国历法。
中亚和中国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文化、科学和哲学思想的通道。通过这条路,天文学、数学,以及纪年系统的知识得以传播。
哈萨克斯坦艺术史博士、文化学家、民族音乐学家阿西娅·穆汗别托娃教授指出:“历法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时间的方式,也反映了对周期性的深刻理解,是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元素。”
这证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历法都是在历史进程和民族互动影响下形成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中国历法和哈萨克斯坦历法的基本原理相似:都是以12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年都与一种动物相关联,但也有不同之处。
中国历法采用“天干”和“地支”系统,形成复杂的阴阳模式。每一年对应12种动物中的一种: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些动物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被认为决定了特定年份出生的人的性格。
在哈萨克斯坦传统中,12年的周期被称为“мүшел”,也与动物有关。不过,相对于的动物有所不同:这些名字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方式调整的。例如,哈萨克斯坦日历中使用的不是老虎,而是象征哈萨克斯坦草原和山区的雪豹。
阿西娅·穆汗别托娃教授说:“腾格里周期历法,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十二年动物历法,最初是游牧文明的基础,也是游牧社会的调节器。哈萨克斯坦人称其为‘毡房’,以‘毡房’为单位精确倒计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年龄,并以过去的周期数来表示年龄。”
根据哈萨克族的传统,人的每12周岁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改变和重新评估价值观的时期。24、36、48和60岁被视为特别重要的年龄。在中国,这个年份因“本命年”而备受重视。
在中国传统中,“八子”体系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将12年周期与影响人的命运和性格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结合。
不同国家的人提出12年周期的原因之一与天文学有关。科学家推测,这种制度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观察到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在12年左右的时间里绕太阳转了一圈。因此,历法制度的相似性可能不仅是由于文化上的联系,也是由于客观的自然规律。
两国历法中,周期的第6年都是蛇年(哈萨克族传统中的Жылан жылы)。蛇代表着智慧、谨慎。在东方文化中,蛇通常象征着隐秘的力量、直觉和变化能力。在哈萨克斯坦传统中,这种动物也与谨慎和有助于应对困难的内在能量有关。
这两种传统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使用。尽管公历已被广泛使用,但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许多人在选择重要事件、节日和仪式的日期时,仍会考虑传统的纪年系统。
正如阿西娅·穆汗别托娃所指出的:“历法不仅是测量时间的工具,也是根据自然节奏和人们的历史经验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
因此,中哈两国历法都是几个世纪以来文化与科学相互影响的典范。一方面,它们有着共同的根源,并可能因文化交流而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这两种历法都适应特定民族的传统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