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阿斯塔纳5月4日电 五一假期,和往常一样,中建六局交通建设公司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项目一片繁忙,吊车不停转运物资、混凝土罐车来回穿梭,900多名中哈劳务工人有序忙碌着。
“放这里,好的好的;быстро!давайпобыстрее!”虽然操着不同国家的语言,但大家内心的目标是一致的:誓保“8·30”桥通目标。阿斯塔纳轻轨是习近平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人民大会堂见证签署的“中哈产能合作早期收获项目清单”重大项目,是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点工程,是哈萨克斯坦的首条城市轻轨。
为了抢抓施工“黄金期”,项目团队紧盯任务目标、优化施工方案、细化分解措施、24小时轮班作业,这个“五一”期间按下了施工建设的“快进键”。
张延刚在施工现场
2标项目副经理张延刚率先吹响项目的劳动号角,5月1日凌晨,两台400t、350t大型履带吊仅用时20分钟便顺利通过沙木斯卡达亚克大街交叉路口,创造阿斯塔纳履带吊过路口转场效率最快纪录。
履带吊转场
虽然转场才20分钟,前期工作则用了55天。张延刚说:“大型履带吊整体行走转场需铺设路基板,对地面承载力、水平度要求高。为了节约施工工期,张延刚对市政路面进行实地勘察,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市政路面承载力能够满足400t履带吊重量,只需调整履带吊姿态,即可采取履带吊整体一次性转场方案。经过多方审批,整体转场方案顺利批准,五一期间,2标项目累计完成架设10榀30m预制梁,浇筑完成5榀25m现浇梁。
1日早上7点,1标项目工程师孙龙来到办公室,仔细梳理今天要施工的点位和工序,再去施工现场与劳务工人逐一落实。他说:“工程岗位的工作就是这样,讲究质量与效率,项目11联现浇梁正在同时施工,下部结构桩基、承台、墩柱也在全力抢工,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材机,极大的考验我们现场工程师的管理水平。
孙龙在不平坦的施工现场,一路走走停停,一转就是一天。正如他所说:“作为一名海外工程师,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建六局,更是代表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品牌形象,每做一件事都要立足岗位、发扬工匠精神,想到、走到、看到,做到力求尽善尽美。”
现浇梁浇筑混凝土
“快快快,这边再催一下,今天必须要把这孔梁打出来!”“来,兄弟们加油,加把劲,还有一点就弄完了!”来自施工现场一句句的动员声,正是来自1标项目梁场场长代建南的“五一”劳动号角……
今年3月项目复工复产后,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孙龙既当指挥员又当领工员,模板拼装、钢筋加工制作绑扎、混凝土配合比的选配、梁体混凝土浇筑成型、梁体张拉、成品梁移运至存梁台座到成品梁出场,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安全、质量、进度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使每个阶段的工作都紧密衔接,施工进度迅速推进。在他眼里,梁场无小事;他在别人眼里,吃三睡五干十六是常态。五一大干期间,项目梁场平均每天生产2榀30m预制梁,累计30天生产42榀30m预制梁。
预制梁浇筑混凝土
“你好王工,来了10个集装箱的钢绞线,5个集装箱的锚具,8个集装箱的支座,今天的卸车任务比较重”“安排一辆随车吊去AR7,倒运一车方木,预计三个小时”......1标项目物资部陈艳杰的劳动号角则是他的手机铃声,协调进场物资的卸车,几家分包单位的周转物资调配,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全力确保现场生产。
5月1日当天,陈艳杰拿起电话,一会声色严厉,一会柔声细语,一天整整接了221通电话。陈艳杰说:“海外物资设备管理相较于国内要复杂的多,计划性和针对性更强,各项国内和属地物资要提前筹划,且分门别类的统计每种材料的综合到场时间。这样海外物资设备管理才会有条不紊。”
2标项目工程师哈斯叶提作为项目中国籍哈萨克族员工,在当地无障碍沟通让他的外联协调能力得到项目团队充分认可。由于113-114区间导行路线与哈萨克斯坦总统府不足百米,审批难度极大,经过哈斯叶提和张延刚的多次沟通以及阿斯塔纳市长实地踏勘,最终阿斯塔纳市政府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卫队最终认可了中国方案。
5月1日,哈斯叶提带领劳务工人严格按照前期制定的交通导改方案及人员分工,迅速奔赴现场进行车辆引导、安装标识标牌、安装临时围挡、摆放防撞桶、隔离墩、锥桶等各项工作。为避开早高峰,他选择5月1日上午10时,正式封路。施工区域和封闭路段两端采用防撞桶进行隔离,左右幅利用原有道路中央防撞护栏进行隔离,将施工路段完全封闭开,并在道路行进方向分别设置限速标志和各种施工警示、导行标志。仅用时2天时间113-114区间架梁、现浇梁施工导行任务顺利完成,为后续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施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