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先行者!中乌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何以成为海外经营典范?

发布时间: 1662035156531 来源:丝路新观察全媒体

分享到:

丝路新观察阿斯坦纳努尔苏丹9月1日电  2022年是中乌建交30周年,也正值乌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当前,中乌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在乌中资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为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加深两国社会、企业、人民间的了解,丝路新观察全媒体、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企业商会在上合峰会前夕共同主办《辉煌30年·中企巡礼·上合撒马尔罕峰会特辑》系列报道,对在乌部分中资企业进行了采访。该系列报道即日起刊发,欢迎读者关注。


中乌天然气管道作为“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简称:乌国)两国领导人亲自推动下实施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合作的优秀典范。该项目自投产运营以来一直保持安全平稳运行,这背后是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乌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简称:ATG)数百名中乌双方员工数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结果。PART

01 “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践行者

自2007年8月开始筹备建设,到2009年12月实现A线全线通气,中亚天然气管道仅用28个月,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亚管道速度,完成了国际上同类工程公司需4-5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样的工程建设速度,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震撼。项目开始之初,大家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干劲儿很足,中乌双方配合得也很好。”ATG总经理刘志广回忆说,项目之所以进展很顺利,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项目建设阶段采用了“分国分段建设和运营”的项目组织和管理模式,并在对等股权合资模式下设立了相应的议事机制,保障了项目工期进度。

据悉,ATG由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股份公司等股比出资,于2008年1月30日在乌国首都塔什干注册成立,具体负责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刘志广说,ATG目前正在管理运营着中乌天然气管道A、B、C三条管线。自2009年12月,中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元首共同转动通气阀门A线正式开始输气,2010年10月和2014年6月,B线、C线先后建成投产,如期给中乌两国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据介绍,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西起土乌边境,东至乌哈边境,穿越乌国的卡什卡达里亚州、布哈拉州和纳沃伊州。A、B、C三条管线并行敷设,总长1588千米,沿线设6座压缩机站、2座计量站,调控中心设置在布哈拉,年输气能力500亿标准立方米。

ATG第一副总经理拉基波夫说:“该项目对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促进了乌国境内能源开发,实现能源出口通道多元化,也给乌国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税收收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了乌国油气行业技术发展,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本地就业和社会发展,提高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刘志广评价说,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重要部分,致力于改善沿线人民生活、加强中乌人民友谊、增强中乌经贸合作,是中乌能源领域的合作典范。


02 安全运营无小事

自2014年6月C线进气投产以来,中乌天然气管道持续平稳运行。“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管道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这是公司的生命线,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ATG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主线,立足做优运行、做专维护、做强抢修,搭建了一体化调控、立体化协调、专业化运维、标准化管理的运行管理体系,打造了安全平稳运行跨国管道的典范。”刘志广说。

拉基波夫认为,中乌双方员工坚持“互利共赢、和谐发展”合作理念,积极推动合资公司和谐团队建设,对项目的高效运营和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ATG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和质量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质量规范,保证了工程质量。


据悉,目前ATG有员工近600人,其中中方员工130余人,其余均为乌方员工。

目前担任布哈拉调控中心主任的陶金,已在该项目工作十余年。现在,他主要负责管道全线生产调度、调控指挥、管道全线及各站运行监控、远程控制等工作。

陶金说:“中乌天然气管道处于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上游,我们运营着三座与气源毗邻的压气站,一旦设备停机或故障,会直接导致全线输送气量降低。因此在管线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快速有效调整全线输气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对管道上下游的影响是调控工作压力最大的地方。”

陶金说,这些工作既需要每个员工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团队合作。中乌双方员工在常年的工作磨合中已形成默契的配合,员工们的整体工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刘志广说,公司近年来高度重视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员工教育培训,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平台。2021年6月,ATG组织参加了中国石油首届海外属地员工职业技能竞赛,8名来自基层站场的乌方员工代表ATG获得了自控专业金牌和银牌、电气专业银牌以及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表现优异的选手还获得了中国石油海外职业等级证书。PART

03 以“家”为名中乌情谊绵延不绝

中乌天然气管道WKC2站地处布哈拉州克孜勒库姆沙漠,是中乌天然气管道AB线的枢纽站,肩负着将来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国的天然气混合加压向下输送的任务。宋晓宁是WKC2站站长,据他介绍,该站目前有中方员工8人,乌方员工22人。

宋晓宁说,站上的员工将自己的工作特点总结为“三高”,即高风险、高压力、高封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中乌团队建设,促进交流融合,加强团结协作,一起落实好属地责任,夯实基础工作,提升站场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他说,生活中大家是家人,工作中大家是队友,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工作之余大家会一起种菜、种花,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工作中,中方员工会更多地担负起“传帮带”的责任,帮助乌方员工提高专业技能。

乌方管道运行工程师拉杰斯·阿卜杜加尼耶夫是“一带一路”中乌合作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才,在中国留学实现了他的汉语梦,就职于ATG更是家人的骄傲。他说:“中乌天然气管道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中乌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的石油情和汉语梦化作了联结中乌的青春力量,携手中乌方同事们一起诠释美好的中乌友谊。”

刘志广说,一直以来中方积极推动海外业务的同心圆文化建设,ATG十分重视中乌两国跨文化融合,中乌双方一同建立起以尊重、包容、团结、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合金文化”,大家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加快推进合资公司稳步健康发展。自2007年项目启动到现在,在公司工作超过10年以上的员工有很多,大家相知相亲,并肩合作。工作中,我们更多地强调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们”,而不是各自为战的中方或者乌方。


据拉基波夫介绍,ATG多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社区公益事业。组织向布哈拉州和纳沃伊州的学校捐赠仪器和计算机,为布哈拉州卡拉库尔区捐赠医疗设备,在乌国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还组织了制氧机、救护车等公益捐助活动。积极响应乌国“绿色空间”方案,实施“降碳绿带活动”,改善场站周边生态环境,使社区从项目行为中受益。

刘志广说:“中乌两国人民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意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为两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创造了新的机遇,进一步增进了中乌双方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TG愿同中乌双方各界朋友继续共同努力,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管道公司,让中乌天然气管道成为增进中乌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两国经贸交往、强化两国经济政治联系的合作之桥,在新时代共创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