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助力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 1697805464813 来源:哈萨克斯坦新观察综编

分享到:

丝路新观察阿斯塔纳10月20日电  今年1-8月,哈萨克斯坦全国机械制造工业产值达2.6万亿坚戈,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9%,占哈萨克斯坦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9%。

全哈机械制造业近一半的产值来自哈萨克斯坦汽车制造业,以产值计算增长66.7%,实际增长41.4%。相比之下,整个制造业的实际产量增长仅为3.1%。因此,汽车工业是哈萨克斯坦非资源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今年1-8月,哈萨克斯坦共生产汽车9.73万辆(同比增长41.4%),其中8.85万辆为乘用车(同比增长41.5%)。

汽车市场的数据也非常乐观。今年1-8月,哈萨克斯坦经销商销售汽车12.0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60.5%)。

在“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十周年之际,哈萨克斯坦受益于倡议带来的产业升级的同时,其“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效力也不断放大。江淮汽车集团作为在中哈产能合作中唯一的汽车产业合作项目参与者,在深耕当地用户需求、本地化运营、带动当地产业链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重要大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西出首站。中哈产能合作项目发展中,汽车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汽车产业合作项目实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有效对接。

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下的多个产业发展目标与我国乘势“一带一路”倡议出海的企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自2014年开始,江淮汽车就着手布局哈萨克斯坦市场。2016年11月,两国产能合作项目——江淮汽车哈萨克斯坦组装项目“落地开花”。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哈萨克斯坦当地汽车产业基础得到提升。江淮汽车积极发挥中国企业优势,结合中国汽车产业资源,不断优化项目发展。2019年,江淮汽车与第三方联合收购哈萨克斯坦阿鲁尔汽车工业集团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联合首创了“央企协调平台环境建设+地方企业主导产业核心技术”的产能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此后,阿鲁尔集团整车销量连续三年增长率均超过40%,2022年达到7万辆,营业收入也达到百亿规模,经营效益随着业务的扩展得到了大幅提升。江淮汽车作为第一家在哈具备CKD(全散件组装)生产资质的中国品牌,实现了全品类汽车产品在哈组装制造,其中S3产品更是获得哈萨克斯坦“人民汽车”的称号,江淮汽车近五年在哈累计销量均占据中国品牌第一位置。

在哈萨克斯坦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江淮汽车在深耕当地用户需求、本地化运营方面也亮点纷呈,为产业合作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不仅在当地市场走深走实,也带动汽车行业为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增添了成色。

通过多年的发展,江淮汽车在哈萨克斯坦创新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独立自主经营模式,培育了一批独立自主经营人才,并在目标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规模。江淮汽车快速融入哈萨克斯坦当地社会,发展本地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促进当地汽车产业进步,为当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为提高当地民众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机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担负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本地化企业。

实际上,江淮汽车产品已累计出口至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超100万辆。其中,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124个,累计出口超80万辆,全球19家海外汽车组装(KD)工厂中,有16家分布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23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出口交付12.6万辆,同比增长58%,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付10.1万辆,同比增长79%,出口比重占江淮汽车出口总量的80%。江淮汽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收获了良好声誉。

依托自上世纪90年代初积累的“走出去”经验,江淮汽车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出口产品对目的地市场的适应性。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江淮汽车迈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属地化经营的方式,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升级到技术、资本、管理等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近年来,江淮汽车充分发挥综合型企业优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质量发展,加速向用户型企业转型,开启了品牌化经营新时代,为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注入新活力。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