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标:茂名中和村遭遇山体滑坡,涉险群众全部成功避险

发布时间: 1752050109151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茂名信宜市中和村遭遇山体滑坡通讯员供图

丝路新观察7月9日电(董鹏程、罗诗岚、冯建奎)受台风“蝴蝶”及强降雨影响,连日来,广东茂名信宜市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土壤含水量饱和,地质灾害风险急剧攀升。在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一场惊心动魄的地质灾害防范战成功上演,成功转移25户57名群众,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

成功避险:黄泥水就是信号弹

暴雨如注,深夜的茂名信宜市中和村漆黑一片,隐约可见几点亮光闪烁,全村干部正打着手电筒连夜巡查联一、联二村各包片区。

“水怎么涨得这么高?”巡查员刘名芳第一个发现排水沟水位异常。仔细一看,本应清澈的水流浑浊发黄,已经混入不少细碎泥石。回想起课堂上学习的判断技巧以及看过的宣传小册子,参加过多次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的刘名芳瞬间意识到,这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预兆。

“我在联二村路段发现很多黄泥水夹杂小石头,可能是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的前兆。”6月15日0时42分,刘名芳紧急拨通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木生的电话,焦急地汇报了在所辖包片区的地质灾害巡排查情况。5分钟后,驻村镇干部、贵子镇副镇长刘春华和曹木生赶到现场,确认了山体滑坡的迹象,决定即刻组织转移受威胁村民,并立即上报信宜市自然资源局。

“砰砰砰!”“快起床穿衣服跟我们走,可能要发生滑坡了。”镇村干部敲着铜锣,摇着报警器,播放“大声公”,挨家挨户地敲门呼喊,催促村民立即转移避险。

中和村村民大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不敢相信山体滑坡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是大多数被敲开门的村民的第一反应。“你骂我都好,我要先把你转移出去。”刘名芳和一众镇村干部又哄又“吼”,冒雨抱着小孩、扶着老人、背着双脚残疾的村民转移,平时只需要三分钟脚程的路足足走了十来分钟。

凌晨3时左右,历时两个多小时,中和村受威胁区域共计25户57名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到中和村委会安置点。在转移全部完成后的一小时后,随着两声巨响,中和村联二自然村山体轰然滑坡,造成2间房屋倒塌、33间房屋受损(农房26间、杂屋7间),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验启示:环环相扣的地灾防治

这场无人伤亡的“胜利”,正是广东地灾防治体系中的每个齿轮严丝合缝运转的结果。

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在本次避险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6月14日,在贵子镇中和村发生山体滑坡成功转移避险前夕,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召开视频调度会议,视频连线湛江、韶关、茂名等重点地市,部署推进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做好防御工作。当天16时,联合广东省气象局向茂名信宜市等地发布二级预警,并对二级预警区域涉及的茂名信宜市钱排镇、思贺镇、新宝镇等重点地市、县(市、区)和重点镇开展视频调度。

信宜市全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预警信息发布后,茂名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值班室立即电话“叫应”对接茂名市应急管理局、信宜市政府、信宜市自然资源局,并迅速组织力量,结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编制的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一镇一图”“一村一图一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工作。

“从13日开始,我们就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了。”巡查员刘名芳透露,视频调度能到达村一级,精密部署到了“最后一公里”,正是由于值班值守“叫应”机制落实到位,中和村此次山体滑坡才能在各级努力下成功避险。

“村干部懂业务很重要。”茂名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能在昏暗的雨夜中及时发现山体异常情况,刘名芳强大的业务能力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学习。

茂名市地质与海洋监测站站长李伟锋透露,今年以来,茂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场地质灾害防御专题培训,讲解地质灾害防御“一张图”使用、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以及具体的巡排查技术等内容,覆盖县、区、镇、村各级相关工作人员,“省厅下发的‘一张图’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工具,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李伟锋说:“精准预警,科学调度,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成果加强巡查排查,迅速落实‘叫应’机制发挥基层力量,是本起成功避险案例给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带来的四点重要启示。”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