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9月6日电 “回顾中国电建在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已完成大大小小十余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涵盖能源电力、水力、市政、农业灌溉、水环境治理等。这些民生工程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电建也因此在当地社会赢得了信任与称赞。”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驻乌兹别克斯坦(下称乌国)国别代表刘畅说。
做好民生项目服务当地社会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国电建在中亚地区开展业务的首个国别市场,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和青睐。我们1999年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后就承建了塔什干国际机场停机坪和滑行道重建项目。新建、改造停机坪和4条滑行道,合同额约1000万美元,项目已于2001年完工。”刘畅说,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为中国电建在乌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目前中国电建在乌注册公司2个,分别为中国水电(塔什干)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电建铁军电力工程(纳沃伊)有限公司。此外,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及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中国电建子公司均在乌派有常驻代表。
自2001年起,中国电建先后在乌国承接并完成了咸海苏岛湿地改造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卡帕卡帕克斯坦排水灌溉和农田治理项目、费尔干纳水资源管理项目、塔什干州及安吉延州多座水电站建设及改造项目、纳沃伊100MW光伏电站项目等多个民生工程。
刘畅表示:“回顾我们已完成的项目,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们大多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民生工程。这些项目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工程完工后,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完工后均可为当地创造一批就业岗位。或许正因如此,我们在项目建设期间从未与当地社会发生过任何纠纷与矛盾,相反总是能得到当地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悉,中国电建已在乌国完成合同额约3亿美元,目前仍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包括泽拉夫尚500兆瓦风电项目、塔什干垃圾填埋厂项目等。
为乌国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如今,中国电建在乌兹别克斯坦这片土地上已默默耕耘22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度融入当地社会,已成为当地民众的老朋友和当地业主的好伙伴。”刘畅说,属地化发展是中国电建近年来一直主动推动的工作之一。
“我们刚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时,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工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项目上超70%的人员为当地雇员。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推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多年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当地技术工人,许多雇员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刘畅解释说。、
此外,中国电建还积极参与当地高层次水力、电力等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商务部的领导下,中国电建每年都会举办电力培训班,邀请公司各驻外机构外籍雇员或者业主单位雇员到中国交流学习。同时,中国电建驻乌国代表处也积极与当地高校合作,帮助乌国高校学生赴中国留学。目前已有6名乌国学生在中国电建的资助下顺利在中国完成学业。
见证乌国投资环境越来越好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市场开放程度、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具体来说,包括人员、物资、资金流动都更加方便。”刘畅表示,这得益于乌国政府积极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乌国投资环境的改善显而易见。以新能源投资领域为例,乌国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丰富,近两年新能源投资市场非常活跃,竞争也异常激烈。鉴于其项目招标过程非常规范、透明,对投资商也给予了很好的保护,中国电建也积极参与其中。
“响应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发展新能源的号召,中国电建也将发挥自身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自主投资新能源项目。”刘畅说。
刘畅表示,中国电建将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履行当地社会责任,为乌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深化中乌合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