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议报告之六】中吉乌铁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 1666096443362 来源:丝路新观察全媒体

分享到:


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10月18日电 10月12日,由吉尔吉斯斯坦“核心思想”专家倡议中心联合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全媒体举办的中吉关系30年圆桌会议在比什凯克举行。此次圆桌会议主题为《吉中双边关系现状、问题与发展前景》。圆桌会议围绕建交30年来中吉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国际多边框架内取得的发展成就以及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

本文为圆桌会议报告之六——《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经济合作关系》,作者为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所前所长兼经济学博士库巴特·乌姆尔扎科夫。


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丝路新观察全媒体编译、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译文如下: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3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吉主要经贸伙伴之一。双方在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已成功合作多个项目,这有助于增强吉能源、运输和物流业发展潜力。

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充分激发中亚地区过境潜力的,是推动“一带一路”愿景落实的重要环节。

吉中两国之间的关系是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它建立在高度互信、相互尊重、在广泛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维护彼此利益和共同发展基础之上。

鉴于欧盟各国与中国之间贸易量不断增长,中欧之间贸易的铁路运输量也有了显著增长。未来中亚将在保障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流动和中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技术改进,铁路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同时,过境便利化和新运输走廊的建立,以及中国经济及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客观上刺激了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需求。

中吉乌铁路建设前景广阔

未来,中国希望通过陆路通道扩大原材料来源,丰富中国产品进出口运输路线。

中吉乌铁路还涉及在过境国发展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为中国商品和服务的畅通无阻提供有利条件,包括简化海关措施和货币制度。

据预测,2016年至2040年,东亚国家与欧盟之间贸易量将增长80%,约300万标准箱货物将从海运和空运转移到铁路运输,这将意味着每天有50-60列火车往来。

中吉乌铁路运行后,中国到中东和南欧的交通距离将减少约900公里,货物交付时间将减少7-8天。中国的货物将更快地运送到欧洲、中东和波斯湾港口,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

吉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可以借此进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市场。吉乌两国可成为旅客、货物过境安全且受欢迎的中转国。

此外,吉国还将获得连接该国北部和南部的铁路网络。据世界银行专家称,投资铁路建设的好处是降低运输成本、改善市场准入、增加劳动力流动性,以及创建产业集群、加快城市化。

吉国需为中吉乌铁路解决哪些问题

据经济学家预测,中吉乌铁路将使吉国实际收入平均增长4.4%-4.9%。

中吉乌铁路建设已经讨论了23年,长期以来因为项目参与者未能就铁路路线、轨距以及资金来源达成共识。然而,2022年9月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中吉乌三国相关部门签署了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但是,项目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风险。

该项目建设长度约300公里铁路,估计成本约为50亿美元。对吉国来说,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此外,铁路的建设和后续运营也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环境。项目的实施意味着需要建设桥梁、隧道、火车站、物流中心。区域内将出现大量贸易和服务企业,需要建设住房、道路、仓库、加油站,增加城市群等。因此,需要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面评估。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