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7月6日电 当地时间7月4日,由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国家战略倡议研究所(简称:吉国家战略倡议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上海精神: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构建互利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学术研讨会在比什凯克举行。中国驻吉大使刘江平、吉司法部长兼国家战略倡议研究所所长巴耶托夫、副外长阿巴基罗夫以及政界、学界、商界代表100余人出席。
专家们围绕如何加强吉中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发表主题演讲,涉及减贫机制、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和科技合作、中国—中亚教育合作、物流运输等多个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合组织成立25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将各成员国紧密团结在一起,如今,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多极化和地区稳定的典范。吉中同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20多年来,双方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保持密切协调配合,为促进上合组织健康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吉中双边合作至关重要
吉特命全权大使西迪科夫在题为“在‘上海精神’框架内的合作:从稳定走向繁荣”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在上合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特殊作用,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正在稳步增长。他认为,这种增长有助于促进整体繁荣,加强组织成员国乃至全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谈到吉中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互动时,西迪科夫强调,中国作为吉的好邻居、好伙伴,多年来一直向吉提供真诚支持,不求任何回报。吉应充分发挥中吉友邻优势,向中国学习。
他介绍,吉中已建立坚实的合同和法律基础,达成320多项协议。2025年初,吉总统扎帕罗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23份文件。他认为,在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合作至关重要。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作为吉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西迪科夫特别关注乌的大规模内部改革和外交政策举措。他说,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2016年上任后,开始实施国内和国际合作改革,乌国内改革的一个显著例子是引入中国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在经济、农业、数字化、区域发展和减贫领域。
据他介绍,乌建立了工业区和自由经济区,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实施有针对性的地区支持和发展计划,特别重视全面消除贫困。关键措施包括为有需要的民众提供个人护照制度、“Mahallyabay”计划(乌减贫政策)、支付数字化、小额信贷和职业培训。三年内乌贫困率从17%下降到11%,超过200万人得到支持。
西迪科夫还例举了乌农业领域的例子。2025年3月,乌宣布借鉴中国经验发展农业的计划,该项目依托塔什干州农业服务中心,利用中国技术、无人机和精准农业要素,打造一条涵盖棉花、小麦、水稻、玉米、葡萄和水果等作物品种培育的完整农业生产链,涵盖种子生产、苗圃到作物加工的各个环节。该项目投资额达2亿美元,中国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西迪科夫说,这一宝贵经验也值得吉借鉴,尤其是在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区域发展等优先领域。他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可为吉打造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模式提供切实动力。
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公平、多极、均衡的发展模式
西迪科夫表示,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全球挑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亚逐渐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中心。“中国+中亚”合作模式已初见成效,“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为共同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新机遇。
他说,中国希望营造良好的对外经济和外交政策环境,这与吉乃至整个地区的利益完全契合,与中国的合作将为吉带来新的发展前景、投资机会、新市场和先进技术。
他指出,在“上海精神”框架下,不仅支持地区安全和政治合作很重要,而且支持经济发展、良性竞争、透明的商业环境、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和开展人道主义项目也很重要。上合组织的发展前景显而易见,其增长潜力巨大。各成员国需要共同发展“绿色经济”、能源、基础设施、农业、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和旅游业。
最后,他指出,当今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公平、多极、均衡的发展模式,它摒弃了“小国”和“大国”的概念,这是一种合作而非竞争、互利而非独霸的理念。正是基于这些原则,上合组织才得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和平、信任、进步和尊重主权的空间,他希望这一发展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