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观察杜尚别5月8日电 5月6日,塔吉克斯坦(简称:塔国)中文工坊在塔国伊斯季克洛尔市塔中矿业有限公司铅冶炼厂举行了“中文+电解铅冶金技术”定向委培班开班仪式。塔国伊斯季克洛尔市第一副市长穆卡达斯·阿拉别勒季耀女士,塔中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仁青,索格特州真理报记者及30名学员出席了开班仪式。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琳,冶金工程学院及国际交流部负责人线上参加了仪式。开班仪式由塔国中文工坊办公室主任齐雯圆主持。
伊斯季克洛尔市第一副市长阿拉别勒季耀.穆卡达斯代表市政府在仪式上致辞。阿拉别勒季耀表示,埃莫马利·拉赫蒙总统倡导塔国人民积极开展外语学习,目前有超过42000名塔国学生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伊斯季克洛尔市的年轻人在中国求学,归国后积极参与到本市各行业经济领域建设中去,为伊斯季克洛尔市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塔国与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本次企业员工定向培训正是塔中两国在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工作开展的具体体现。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琳代表学校致辞。张琳表示,塔国中文工坊举办的第一期“中文+电解铅冶金技术”培训班标志着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和塔中矿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商共建共管的“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就此拉开了崭新的序幕,这对于中塔职业教育合作来说又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中文工坊”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构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创新项目。前期,学校已与塔国当地高校、中资企业在合作办学、塔籍教师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教材开发、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中文工坊这一平台,在企业本土“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开展务实性工作,把中塔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塔国民生建设和经济繁荣,为两国人文交流搭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平台。
塔中矿业副总经理李仁青在致辞中介绍了培训班学员基本情况。本期塔国中文工坊“中文+电解铅冶金技术”定向委培班30名学员全部为塔中矿业有限公司冶炼厂的塔籍员工,均系统学习过冶金专业知识。李仁青表示,公司非常重视本期培训,学员们要认真学习中国文化课程、汉语能力水平提升课程以及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掌握有色冶金专业知识。李仁青代表公司对塔国中文工坊老师们表示感谢。他表示,开展“中文+冶金技术”培训有益于提升公司员工内部的沟通和理解,对于提升公司推动中塔两国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外派教师石光岳、培训班学员代表埃莫马利·努路夫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和学员代表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在石老师带领下开始了课程学习。本期培训班为期三十天,从汉语能力提升、电解铅专业知识、中国文化三个方面设计了培训内容。该培训也将为中文工坊后续开展“中文+职业技能”相关教学工作积累经验。